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華北電力大學將建設儲能技術鏈和生態鏈
作者: 日期: 2019/8/7 17:22:39 來源:8月7日由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儲能學術論壇暨風光儲創新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為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儲能創新技術,推動風光互補、太陽能+儲能、風光儲技術以及智能微電網、能源互聯網技術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應用;搭建風能、太陽能與儲能產業科學技術、創新應用的交流與合作平臺,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技術發展,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和創新。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為大會致辭。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
尊敬的顧院士、寶山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上午好!
八月的盛夏北京,中、外專家共聚一堂,共商儲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計。在這里我謹代表華北電力大學向出席論壇的各位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發展的各位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
儲能科學與技術對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節能意義重大,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發電、微網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技術,儲能產業正成為新能源領域投資熱點方向之一。全球各個國家正在開展一場儲能的技術和應用競賽。預計到2040年,全球儲能裝置都將成指數增長,從2018年的9GW增長至1,095GW。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等主要經濟體均在加快推進儲能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
儲能技術在我國電網、交通、新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價值正逐步凸顯。就在七月,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聯合發布《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9-2020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強對先進儲能技術研發任務的部署,集中攻克制約儲能技術應用與發展的規模、效率、成本、壽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頸技術問題,使我國儲能技術在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內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華北電力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平臺”重點建設大學,具有鮮明的能源電力行業特色。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重點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全面開啟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新征程。學校將以“雙一流”建設為統領,全面構建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大學治理和條件保障體系等“五大體系”,并著力實施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育引進、校企校地合作、國際開放發展等“四個策略”,精準施策、實現重點領域深度突破。
在儲能領域,華北電力大學一直秉承“深入布局、著眼長遠”的定位,從儲能材料、應用場景到儲能技術等方面建設儲能技術鏈和生態鏈。同時,結合四個策略,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綜合布局,打造學科高地。
2018年7月21日,華北電力大學在已有材料研究基礎上,廣泛吸引優質研究資源,成立了先進材料研究院,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等近20位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成為研究院技術專家。今年的5月份,我校與國家電網公司共建能源互聯網學院,聚焦泛在電力物聯網、新能源電力系統和綜合能源系統,開展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大裝備和戰略規劃等研究。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為了更好地發揮我校完善的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的優勢,抓住歷史機遇,在國家戰略“儲能技術研究”領域有所作為,正式組建了儲能技術研究院。研究院將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集中力量在儲能關鍵技術實現系列突破。在此,也誠摯歡迎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立志從事儲能技術研發的各位才俊,加入我們,在這個開放平臺上,一起為儲能技術進步和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共同探索。
金戈鐵馬聞征鼓,只爭朝夕啟新程!華北電力大學愿為大家提供能源研發合作的平臺,促進科技創新與能源轉型的深度融合,共享經驗,互學互鑒,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的創新,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我們一起砥礪前行,在儲能領域科學研究上有新作為!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