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廬山之旅
作者: 日期: 2018/11/7 10:03:47 來源:秋風蕭瑟,層林盡染,在這個淡墨的秋季,陽光溫馨恬靜,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云飄逸悠揚。公司于11月2日組織本部部分管理員工到江西廬山秋游。
廬山是江西九江的名勝古跡,它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是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大家都說廬山美如畫。到廬山山腳下已經下午1點多了,我們的車從山下往山上開,道路曲折蜿蜒,開了一個小時到達目的地。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如琴湖。因湖面形如樂器小提琴,故取名“如琴湖”,面積約110000平方米。景色真的是美不勝收,特別適合攝影。湖水清澈明鏡,藍天白云倒影在湖里,浩浩蕩蕩又不失秀麗雅致。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花徑,在湖畔,我們可以看到花徑的大門,花徑曾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花徑中還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著名的雕塑家王克慶與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雕塑佇立在白居易草堂前。這座草堂占地65㎡,再現了竹籬茅舍風光好的詩境。
離開了花徑,我們來到了仙人洞。仙人洞進口處,為一圓形石門。門上方正中鐫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對聯:“仙蹤渺黃鶴,人事憶白蓮。”入圓門便見一大巨石橫臥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蒼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開兩條綠臂,作擁抱態。其枝枝葉葉,密密層層,蓊蓊郁郁,生機盎然:其根須裸露,卻能迎風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顯示了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的性格,堪稱廬山匡山一奇景。
跟著導游,我們越過如琴胡,穿過花徑,繞過仙人洞,來到了龍首崖和險峰。坐在一塊巨石上,向遠處眺望,眼前的視野竟是如此開闊。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個蔥郁的山嶺。“這是錦繡谷”,聽到有這么一說,我們又看了看四周,呵!果真是“錦繡”,再把視線往左移一移,卻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了,這里可以直視山下的梯田,其中也有不少是隨山而開的的梯田。就在那一瞬間釋放自己,藍天更藍,白云更白。
牯嶺鎮已經是晚上了,牯嶺鎮的夜景很漂亮,由于建在山上,來自高度差的燈火輝煌確實很震撼。鎮上銀行,住宿,餐飲,娛樂應有盡有。是廬山的游客集散點。 在千姿百態的廬山諸峰中,有一形似牯牛仰天長嘯的奇特山嶺——牯嶺,環嶺形成一座山中小鎮,這便是牯嶺街;因常有云霧彌漫,故有“云中山城”的稱謂。
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了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廬山東南,海拔1286米,左有五老峰,右為太乙峰,背倚大月山,面向鄱陽湖。自牯嶺經東谷,過蘆林人工湖,左上約3里許,進橫門口(又稱虎門),便至含鄱口。含鄱口在含鄱嶺上。含鄱嶺為連山嵯峨、角立爭雄的九奇峰之東第一峰,峰如鯽魚背,中斷豁口,口向鄱陽湖,勢若吞吸鄱陽湖,人們便稱其為 “含鄱口 ”。
廬山植物園,原稱廬山森林植物園,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東南含鄱口山谷中,是一座亞熱帶山地植物園。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秦仁昌、陳封懷等人創建。
廬山植物園以引種可馴化植物為主,開發利用亞熱帶山地野生植物資源,培育品種,是著名的亞高山植物園,也是中國第一座正規的、供植物科學研究的植物園。是以植物聯系農、林、園藝、藥物和環保等綜合性研究機構,也是普及植物學知識的園地,面積30平方公里。園內設有杉柏區、樹木區、巖石園、翠花園、溫室區、沼澤植物區、苗圃、云霧茶園、獼猴桃引種區、藥圃等。廬山特產云霧茶及眾多的觀賞植物,均產于此。
在這美麗的植物園里,銀杏葉和楓葉落了一地,一眼望去,秋意濃濃,金黃金黃的葉子,飄飄落落。
離開了植物園,坐著小火車纜車,我們來到了三疊泉,從山上走了1000多個階梯來到了山下,一路口,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攙扶,累的大家氣喘吁吁。終于看到了三疊泉,一幅美麗的景象盡收眼底。三疊泉,雄偉壯麗,由三條瀑布組成的。第一條瀑布從山頂咆哮一聲,落下來,打中第一個石頭不服輸,咆哮一聲;打中第二個石頭,不服輸,咆哮一聲....看到這些景象,不禁想起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藍天白云,泉水潺潺,大家滿臉歡喜,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廬山的景物一處多如一處,景色一處美如一處。
吃過午飯,下午我們來到了廬山韋林一號毛澤東舊居。興建于1960年,1961年7月峻工。為‘四合院"式,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這里陳列的床、沙發、躺椅、辦公桌、衣柜、立柱臺燈等為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原物。
聽導游的介紹,1961年7月17日至9月17日,毛澤東在廬山住
了兩個月。在這里開會、讀書、辦公。1970年,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期間,也曾在這里工作、休息。院外的蘆林湖是毛澤東游泳的地方。
從毛澤東舊居離開,大家來到了廬山會議舊址。廬山會議會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火蓮院河西路504號。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飾華麗。1959年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被列為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將廬山會議會址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廬山會議會址不僅是廬山著名的人文景觀,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紀念地。現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里面保存著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紀錄片制作的錄相片,供游人觀看。
參觀完會議舊址,大家一起來到了美廬。美廬是廬山所特有的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它展示了風云變幻的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側面。“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是當年“第一夫人”宋美齡生活的“美的房子”。
美廬演化出的歷史軌跡與世紀風云緊密相聯,它曾是一處“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煙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廬”敞開它的真面目,以它獨有的風姿和魅力,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的游人。
第三天,我們做車下山離開了廬山,來到了景德鎮。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該地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其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瓷器是中國發明,可以這樣說談到世界陶瓷的發展史,不能不講中國陶瓷,而景德鎮的陶瓷發展歷史,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長河,是最具特色,也是最豐富、最完整的。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景德鎮和它的陶瓷經濟在歷史上的作用是很突出的,它所處的歷史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看到一個個美麗的瓷器,我們大家很多同事買了一些回去當紀念品或送給親朋好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美麗,廬山的神秘,這次旅游才了解了幾分。三天的秋游生活充實并快樂著,大家在放松減壓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次秋游我們大家變得更團結,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了面對困難卻能堅韌不拔進行到底的信心,感謝公司組織這次廬山秋游之行,感謝領導們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帶我們旅游,在這短短的幾天里,我們感受到了領導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此番旅游讓我們大開眼界,知道了世界是那么奇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大家會繼續努力認真工作,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做大做強貢獻自己一份的力量。
如此美景,怎么可以沒有詩詞來相伴!
(一)廬山行--朱義安
淺綠叢中疊片楓,勝似人間六月紅,
瀑布詩詞五老峰,廬山會議政治濃。
曲拆戀情終圓夢,竹籬門前悠采松。
藍天白云繪妝容,低吟追思淵明公。
(二)七律 到廬山--王文長
金秋時節結伴行,胸中盡是廬山情。
仙人洞里思統帥,三疊泉外憶救星。
小犬無知吠圣杰,蒼蠅可嘆笑雄鷹。
風流人物今誰是?盡是睿明同路人。
(三)秋游美廬--劉程
廬山美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
險峰一時觀不盡,睿明有緣再來游。
(四)登廬山有感--李兵
睿文含日月,明月耀清暉。
建業龍盤處,設意品笙簫。
撰稿人:張梅芳